凤行_第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节 (第2/3页)

了来历不明的脏银。

    ??于是周广瑞当晚就被收押了,一同收押的还有方彦这个心腹。

    ??因周广瑞十分小心,每次和方彦商谈此事,都会屏退左右,所以禹叔知道的并不清楚,会得到以上这些信息,都是他和方凤笙从方彦细碎言语,和之前他打探的一些消息中拼凑而出。

    ??而自打周广瑞和方彦出了事,以前与二人相交的友人,俱都闭门不见,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禹叔只是一个师爷的管家,平时和那些达官贵人也沾不上关系,方彦死在牢中之后,他想尽许多办法,都没能拿到方彦的尸体。

    ??最后还是宋阁老那边的关系出来照应,禹叔才能带着方彦回绍兴,可宋阁老那边看的也不是方彦的面子,而是周广瑞。

    ??可惜周广瑞也死在押解进京的路上了。

    ??“先找个地方落脚,然后我亲自出面去找找绍兴师爷帮的那群人,总能打听到些消息。”凤笙说。

    ??*

    ??提起绍兴师爷帮,这话就说得有点远了。

    ??古早有句谚语,无幕不成衙,后来渐渐演变成无绍不成衙。

    ??这个绍,指的就是绍兴。

    ??江浙一带历来文风鼎盛,历朝历代都是科举大省,而江浙的才子之多,也是举朝内外皆知的事情。在外名头响是好事,但这其中的苦大抵只有江浙一带的读书人自己清楚。

    ??无他,读书人多了,竞争就激烈。

    ??早在前朝建朝之始,江浙的官员就占据了大半个朝堂,每逢开科取士,南方士子录取人数总要占大多数,甚至北方士子不足其一。为了安抚北方士子,广纳天下贤才,朝廷特设分南北榜取士。

    ??如此一来,北方士子录取人数增多,相反则压缩了南方士子的录取名额。

    ??尤其每逢大考之年,各省录选的贡士皆有定额,大省不过一百几十人,小省不过四五十人。别的省份看似录取名额不多,却是从百数乃至千数人中录取,而临到江浙却是数万人去争抢这有限的的名额,势必落第之人众多。

    ??十年寒窗苦读,等待扬眉吐气,却屡屡落第。会落第不是因为自己才学不如人,而是苦于生在江浙。

    ??尤其绍兴一带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江浙的才子十之五六出自绍兴,其中又以会稽、山阴、余姚、萧山为最。可绍兴地窄民稠,严重的人口和土地比例失调,致使绍兴当地人比江浙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危机感。

    ??他们极少会在举业上驻足不前,一旦不成,就会另谋其他出路。

    ??什么才是其他出路?

    ??开馆教书乃是下层,上层当是以幕为业,谋求进身之途。

    ??一来幕主多为官员,可结交权贵,如果幕主平步青云,身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二来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门杂务,如有一日登科中举,是时自然事半功倍。

    ??而时下人讲究乡谊,自己发达了,当然少不了提携推荐亲友乃至同乡。就这么一个提携一个,渐渐形成气候,彼此又抱团垄断,甚至给人一种固有的观念——绍兴出师爷,天下幕客十之八九出自绍兴。

    ??例如方家,就是很典型的师爷世家。

    ??从本质上来讲,方家应该算是书香门第,不过第一代方家的家主比较务实,定下这样的规矩。家中子弟不可荒废学业,也不可荒废祖业,年过三十不能中举,就改行从祖业。

    ??像方家这样的人家,在绍兴还有许多许多。

    ??且许多官员也愿意请绍兴的师爷当师爷。

    ??无他,绍兴的师爷在前朝就形成气候,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