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记_第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节 (第1/3页)

宋微表示还剩一点盘缠,且支持几日,再做打算。金大郎便介绍他住进送货人歇息的旅舍,就在这条街上,还打了个折。
  此后宋微便算是在这凶肆街上安顿了下来。每日里游魂野鬼一般,惨白个脸,披散着发,看绣寿衣能看上半天,看打棺材能看上半天,偶尔从纸马铺子门前挂着的成品后露出半个脑袋来,简直没几分人气,把上门的客人吓一大跳。
  没多久,整条街都知道了马良公子的悲惨身世,可怜遭遇,看向他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同情,也就任凭他这么幽灵似的从街头飘到街尾。
  那棺材铺老板因为打听消息丝毫没帮上忙,居然还有点莫名的内疚。这一日看宋微又从门前飘过,瘦骨伶仃,细溜得好似一根孝子哭丧棒,轻薄得好比一张贤孙引魂幡,忽地想到,这马公子莫非是寻亲无着,囊中告罄,没钱吃饭。回头看看自家棺材铺,都是力气活,明显干不来。又想落魄富家子弟大抵识文断字,写个祭文祝词应当不在话下,当即出声叫住他,把自己这主意说了。
  宋微直愣愣望了人家半天,脑子慢慢转起来。心想总不能说我兜里有钱,祭文那玩意儿太高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我其实是在你家门口寻找活着的意义和死去的价值……
  冲老板腼腆一笑:“我看街口写祭文的毛先生写得蛮好,怎么能平白抢人生意。”
  老板一听,小伙子都要饿死了还这么仗义,好人呐。拉着他抬脚进了隔壁纸马铺子。
  从此,宋微成了纸马铺一名学徒工,包吃包住,干得好还有零花钱。他手巧,当年还曾帮欧阳敏忠画过筒车样子,也曾给宋曼姬画过首饰样子,描个纸马不算难。从前还有个坐不住的毛病,如今倒似不治而愈了,低头往凳子上一坐,拿支笔涂金抹银,蘸红点绿,一张张走流水线,可以半天不挪窝。
  纸马铺同时也做唱挽歌的生意,养了几个职业挽郎。这边绘画,那边唱歌,煞是文艺。
  宋微有时拿着笔,一边画一边听,怔怔地就发起呆来。
  挽郎们唱的,俱是前朝或本朝诗人们广为流传的经典名作,曲调悲凉沉郁,词句悱恻质朴,对于心情不好的人来说,端的是直扣心弦,情难自抑。
  但听一人唱道:
  “生时游国都,死没弃中野。
  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
  白日入虞渊,悬车息驷马。
  造化虽神明,安能复存我。
  形容稍歇灭,齿发行当堕。
  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
  一曲终了,又有人唱道:
  “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殉没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前一首,以第一人称感叹生死,自古皆然,无人例外,貌似豁达,实则空虚无依。后一首,以第二人称悼念死者,生死相隔,无从挽回,更加激烈而绝望。
  这些词宋微早已听熟,这一回却突然想,独孤铣说得不对。他所知道的,他能记住的,再多再牢靠,也不过这一世。这辈子过去,便罢了。可是自己却很可能得带着它们走到下一世去。真不公平。
  又想,此事反过来说也可以。自己觉得可能重复的东西,同一个时空的其他人,却未必能够。拥有便是拥有,失去就是失去。正如宋曼姬只有一个宋小隐,皇帝也只得一个六皇子。
  古话说得好,今日事今日毕。这辈子的事,该这辈子了。
  听着听着,不由自主跟着哼出声。他自己没感觉,只顾哼唱得投入,却不知那几个正经挽郎皆收了声,侧耳倾听。对面坐着画纸马的另一个学徒工,眼泪哗啦哗啦往下淌。
  老板等他唱完,惊喜交加,立刻问:“马良,你可愿改做挽郎?工钱是画纸马双倍,另有主家赏钱可拿。如何?”
  宋微低着头,好像在思考。过了一会儿,应道:“好。”
  作者有话要说:
  附录:
  《挽歌》第一首作者三国魏国缪袭
  第二首作者西晋陆机。
  关于落魄公子唱挽歌混饭吃,参见唐代白行简《李娃传》,哈哈!
  ☆、第〇九四章:哀怨相关歌一曲,温存可表梦重来
  凶肆街上唱挽歌的,当然不止一家。同行是对头,又是做的技术活,难免场场斗输赢,时时争高下。东边这家,也就是宋微服务的这家,老板姓常,铺子号曰常记。西头那家则是宋微目前的本家,马记。
  论唱功本身,常记不如马记。几个挽郎只及专业中上水平,比不得对方有高手。好在常老板心思灵活,财力雄厚,在装备和配套设施上大下功夫,又发挥纸马作坊的长处,把服装道具之类搞得美轮美奂,华丽眩目,倒也拼个旗鼓相当。
  自从发掘了宋微这块璞玉,常老板简直乐得晚上睡觉都要笑醒。常记的几个挽郎集思广益,各展其能,倾囊相授,把所擅长的曲目,演唱的要领,一一教给宋微。常老板还非常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严肃叮嘱不得泄露出去。
  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