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蜜桃_第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节 (第1/2页)

之后便是大赏功臣。
  随着大批平民女兵得到封赏拔擢,齐国迅速进入全新局面。
  这批女兵让齐国女子看到了另一种活法。
  不必终生依附父兄与夫家,出生入死去建功立业、封侯拜将,那是真正的骄傲与尊荣。
  但有些先天注定的事无法回避,不是每个女子都孔武有力,也不能所有女子都去从戎厮杀。
  在有心人的因势利导下,坊间开始自发热议女子读书考官的可能性。
  舆论很快发酵,迅速蔓延至全国。
  无论朝堂还是乡野,大家对“齐女是否也可有另一种活法”的关注之热切,竟导致“太子萧明宣薨逝”的消息成了边角料。
  太子的丧仪不算隆重,举国致哀七日就结束了。
  十八公主萧宝珍被册立为新任储君。
  因齐帝目力已丧失殆尽,精力不济,便命淮王萧明彻为摄政王,率众臣辅佐储君治国理政。
  就这样,齐国于稳中求变,开启了立国以来首次大规模政务革新。
  一个全新的齐国正在被缓慢勾勒出轮廓。
  *****
  自入秋后,萧明彻几乎忙到脚不沾地,每天下朝回府也总带着大量的文书、卷宗。
  可他在岚城被李凤鸣奄奄一息的场面吓够了,如今变得粘人至极。
  不管再忙,只要一时片刻没见到李凤鸣,便忍不住要满府去寻她。
  “萧明彻,你真是猫变的吧?老猫就像你这样,总把小猫叼嘴上的,走哪儿都叼着。”
  李凤鸣没好气地嘟囔着,陪他进了北院书房。
  萧明彻抱她坐在自己腿上,下颌轻抵她肩窝,心里总算踏实了:“随你怎么说。”
  他的手臂贴着她腰侧伸过去,修长手指慢条斯理翻开一份草拟文书,半点没有避讳的意思。
  李凤鸣却没有太大兴趣。
  觑见桌上备了碟浇好花酱的山芋,李凤鸣便伸手去端,余光漫不经心扫过那份文书。
  瞥见“归化入齐”四字后,她讶异愣怔:“嗯?!”
  “怎么了?”萧明彻偏头,见她宛如石化,甚觉有趣,替她先将那碟子拿到一旁放下。
  李凤鸣回魂,双手巴住他的脸挤到变形,眼睛却盯着那文书:“这归化之策,最初是谁提的?”
  “父皇,”萧明彻道,“我已命岑嘉树带人在研判是否可行。”
  李凤鸣默了半晌,哈哈大笑着倒进他怀里,甚至孩子气地蹬了蹬腿。
  “为什么突然发疯?”萧明彻抱紧她,虽满头疑问,却被她感染了笑意,“到底怎么了?你是认为此事不可行?”
  “太可行了!南境国战损失了大量青壮人口,若在此时推行归化之策,可辅助人口快速补充。”
  萧明彻点头,却又不解:“那你笑什么?”
  *****
  世上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脑子。
  但魏、齐、夏同文同种,三国君主面临的问题总是大同小异。
  在应对“大型国战后人口锐减的问题”上,夏国姬平君、齐帝和曾经的大魏储君李迎,竟都想到了“与友邦抢人”的损招,这不是巧了么?
  所谓“归化”,意即‘归服并接受教化’,从律法上正式获得所在国之名籍,余生便以所在国国民的身份存于世间。
  李凤鸣在做魏国储君时,曾就此事命徽政院主司粟琬领智囊反复研判两年,粗拟了流程,连相应该新增或修订哪些律法条款都有所准备。
  可惜徽政院建制尚未完善,储君李迎的路就到了头。
  无独有偶,夏国女帝姬平君也想到了这招。
  在魏齐筹备和亲的那一年里,姬平君已在夏国境内推动舆论造势,意欲招揽旅居夏国十年以上的异国人“归化入籍”。
  万万没料到,如今齐帝也想到这法子了。
  这对李凤鸣来说是个惊喜。“若夏、齐真能成功推动‘归化入籍’之策,就证明我年少时关于此事的想法是对的。”
  大魏前储君李迎在十五六岁时的前瞻性和洞察力,竟已可比肩执政十几年的姬平君、执政三十余年的齐帝,这对魏国那头当初舍弃李凤鸣的人来说,是多么响亮的一记耳光啊!
  “回头我让淳于给你一份细则,”李凤鸣乐不可支地拈了块花酱山芋咬在口里,“不过,这事难在开头。”
  萧明彻颔首轻叹:“对。”
  有些异国人在别国客居久了,确实会生出长留之心。但他们会担心即使归化也难被真正接纳,仍被看做异国人。
  那样的话,就成了无来处也无归途的漂萍了。
  “要消弭他们这种担忧,首先律法上得给他们相应保证,这个我和淳于从前订有条款,你可以参考。”
  李凤鸣咽下那块山芋,见萧明彻已端茶递到嘴边,便就着他的手浅啜一口,这才继续往下说。
  “其次嘛,得有人给他们打个样。大多数人都有从众之心,出现第一个迈出这步的人,后面的人就没那么犹豫。”
  萧明彻放下茶盏,斜眼觑着她:“你?”
  “嗯哼。”李凤鸣得意挑眉。
  她既决心试着与萧明彻携手余生,对“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