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在六零_第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节 (第3/3页)

肉放学后不顾胡老太的颜色,也跟在一家人后面来种菜了,而这时候她也终于明白了为啥那群子小屁孩同学一放学就着急忙慌的拾大粪了。
  大粪能当做有机肥提高粮食产量,这点肉肉还是知道的。所以,同学们拾大粪,肉肉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给公里用的,拿来换公分的。
  现在这么一想,大粪不只可以换公分呢,还可以拿来给自家的自留地用啊。
  要知道即使是家里茅房的粪便,这也是要算作公里的。当初肉肉知道这一点的时候的心情复杂得很,已经无法言喻了,但是这一点的规定也导致了如今他们李家庄种菜那是没有肥料的。
  那么唯一的办法也就出来了---拾大粪,就跟别村的小孩子一样。
  还没等肉肉主动开口要接过这个艰巨的任务呢,就听到胡老太吩咐二哥李洪礼道:“洪礼,把家里簸箕搬过来。”
  “哎。”李洪礼应了一声赶紧跑回家去了,等回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抱了个装满了草木灰的簸箕。
  肉肉暗叹一声聪明,这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啊,不服不行,至少她就没想到啊。没有大粪,人家还有草木灰呢。即使是这草木灰对产量的帮助比不得大粪,那苍蝇再小也是肉不是,不比裸着个地要强啊!怪不得奶奶平日里把这些草木灰都用袋子装起来搁隔档棚子里呢,感情这也是一种肥料啊。
  就见胡老太把这一小片的土地细细的撒上一层草木灰,一边撒一边再浇上刚好能够润湿草木灰的水,这就行了。
  这时候刚好是收完麦子,夏天快要来了的时候,天气很是暖和,也就是个三五天,种下的菜也就出来了。
  回去的路上,肉肉发现家家户户都跟胡老太的做法一样,都是用草木灰代替大粪来当肥料。
  这时候的人民想法都挺淳朴的,就拿李家庄来说,即使是知道大粪比草木灰更好,但是也没有一个提出来拿些大粪匀出来用的。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更看重地里粮食的产量,但这也是很难得了。
  这“割捯麦子”,在农村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要放暑假、升学了。这才刚刚忙完家里的地,暑假放假,公社的土地也要开始忙活了。
  这时候家家户户的都忙完了自家的自留地,对公社的地也就热情多了,少不得也得出上把子力气,毕竟队长可是说了,这也是按干活多少来分钱呢。
  谁都想多挣点,这一个个的,除了老的小的下不了地的,全都出动了,也就一个上午的功夫,就把原本铺满沙子的公社土地给规整好,种上菜了。
  李爱国看着被草木灰铺满的灰扑扑的土地,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虽说这祖宗祠堂没了,可是他们没有被这文化运动牵扯到,即使是姓袁的也找不到理由告发他们,而且还要挣钱了,日子就要过得更好了,这就够了。
  等播下了种,李爱国就天天的跑去公社盯着,连自家的自留地都少去看看,一门心思的就想着先把大的地给照顾好了,等着地里生出钱来呢。
  胡老太看儿子不管自己的地光顾着村里的地,倒也没多说什么。这些日子儿子的眼神亮亮的,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感觉竟然跟他那死了的爹倒是越来越像了。
  这种精气神她还是头一次在儿子身上看见过,怪有趣的。
  这种下菜种,还能有啥要注意的?
  那要注意的也是可多了。
  听从城里收购站收购员的建议,李爱国这次买的菜种只有黄瓜和扁豆这两种,听说这两种菜城里人都挺稀罕的,所以也就紧俏得很,这收购价也就相对别的菜每斤要多两分钱。
  这两种菜,他们这儿都是可以种出来的,而且产量还不小呢。
  不过,这两样菜也都是会爬蔓子的。所以,在菜苗冒出头两指长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的都开始插杆了---就是在菜苗旁边插上跟木棍。
  李爱国早就不指望村里的人先顾着公社的地了,好在插杆倒是轻松的很,村里人忙完家里的活也就两天功夫,忙完了不用李爱国吩咐都自觉的跑到公社插杆去了。
  这插杆用的木棍是在农村很常见的,几乎算得上是随处可见的棉槐条子。
  这种棉槐条子细细的,就跟割韭菜似得,春天割了一茬,第二年春天又能再冒出来,所以也不是啥稀罕物件。
  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备着点棉槐条子,为啥?因为棉槐条子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编提篮。
  这提篮可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东西,用来装粮食啥的,用处可大了。所以这村里的人基本上都会编提篮,或者说农村人都会编。
  所以说啊,这棉槐条子还真是家家户户都有,这时候用来插杆还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不值钱也就导致了,各户人家来插杆的时候都是带着棉槐条子的,倒也不用李爱国吩咐啥的了。毕竟这东西当季的,要是编提篮用不完,也就只剩下烧火这一个用途了。总之还是那句话,不值钱。
  肉肉看见那片插了棉槐条子的公社土地,倒是想到了她更小的时候收到的小提篮那种激动的心情。
  她四岁那年,李爱国用细细的棉槐条子给她编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小提篮。肉肉没想到自家老爸还是个手工艺者,把她美的睡觉都要放了枕头边上才放心了。她觉得这可是工艺品啊,她得好好的保管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