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节 (第3/8页)
兵员和物资各方面的补充以及新兵的训练,燕王三将军给各大统领的要求就是三个月之后他们随时便要完成任何可能下达的作战任务,有任何人力物力方面的条件都可以提出,后勤部门会竭尽所能的加以满足,但这个时间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是绝不能有丝毫讨价还价的,必须按时完成。 燕军用于豫州一战的有高览疾风军、太史慈北平军及高顺的辽东军,这三支主力六月初便进入了休整补充之中,但荆襄之处的战事却仍在延续,以张燕的黄衫军担当主力,铁骑营四大骑军保障侧翼,还有老四营之二的白虎玄武二营加入其中,在贾诩的统一的指挥下进展亦颇为顺利,六月初六燕军冒着炎热的天气拿下义阳,太守吕虔及万余名士卒与城同殉,虽有一定折损但荆襄之处的突破口却已然打开。 此时曹军大将夏侯惇率领七万士卒走水路到达南郡,孙策亦亲领四万大军渡过长江屯兵夏口,荆襄之处遭遇燕军主力突袭,曹操是绝不敢再弃此地的,否则他的实力将会被刘毅尽数压缩在益州之中,想象另一个时空之中失去荆州的蜀汉就可知一旦如此他将会在军事上处于如何的被动?不过这七万大军亦是他如今可以拿出的全力了,汉中之战一经败北曹军连续作战两年疲劳的弱点更彻底展现出来。 当时曹操为攻下此地集结了三十万精锐,可谓孤注一掷,但在张虎张辽等人的坚守之下并未取得如他预期一般的效果,魏延子午谷奇兵更是当头一棒,此后即或曹军败而不乱撤军有法可退至葭萌关之后损失亦将近十万之数,绝对算得上伤筋动骨,且在失去了兖州这个重要战略后勤基地之后他们的恢复能力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抓住敌手的弱点加以穷追猛打乃是兵家之要,似张虎张辽这般的帅才又岂会放过眼前的机会?在刘毅手书到了汉中之后张鲁是彻底放下所有心结为燕王效力了,其中的最为明显的表示就是将汉中军打散补充进燕军之中。可能单就战力而言他们距离燕军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作为大战损失的补充却并不在燕地各处的预备役之下,与此时更是如同一阵及时雨,张虎张辽等人率军将曹军逼回葭萌关之后并未守军而退而是继续陈军关下对雄关保持巨大的压力!葭萌之险虽是天下有数可燕军的强大的攻坚能力使得曹操不得不在此处安排足够的兵力加以防范,由此亦是对荆襄等处燕军攻势的最好策应! 当年在天狼之中刘毅除了提出子午谷奇袭的战略之外还有重要的一地便是阴平,当时言及此处为时过早可在眼下张虎就能将之放在桌面之上了。而在义阳贾诩亦召集众将进行会商,夏侯惇孙策两路大军来援无疑加重了此处燕军的负担,可在文和奉孝心中这场攻势也绝不会如此轻易的结束。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身登九五 十三 登基之事对于如今的刘毅而言只是水到渠成,有杨彪蔡邕刘虞等一众老臣和陈群钟繇等麾下才子劳心劳力,加之大汉名儒郑玄孔融都会为他摇旗呐喊,无论是名分还是礼法上都不会有丝毫的缺憾。现在他要思索的是如何利用此事去推动自己一系列新政策的执行,这些措施在刘毅心中酝酿已久并已经开始在燕地有了一些尝试性的推广,目前看来效果还颇能符合他的想象,在将来更能对大汉起到深远影响。 自主政幽州开始,刘毅就开始有意识的加强寒门学子的地位,历史上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中华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士族的实力太过强大又没有人才的产生,梯队制度更是紊乱之极。有鉴于此朗生是绝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的,一个符合时代的人才甄选方式对于国家根基的稳定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需要他在此中花费更多的心血。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之中科举制度盛行与隋唐之时,但它的存在有着一个重要的前提,与之前的乱世纷争中固有的士族制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对新制度的实行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可在此时的汉末虽经刘毅几番努力但士族在朝中所占据的分量依旧是举足轻重,倘若此时就开科取士不用说定会受到他们的阻碍,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但有时也要迫于形势去做出一些妥协。刘毅亦要衡量其中的轻重,为九五之尊很大的学问就在于平衡治下各方面力量,使之对自己有利。 江山还未一统之前,朗生只有把握做到让开科取士这种方式成为朝廷甄选人才的半壁江山,但要以之将推举辟举尽数代替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加以完成,整个社会亦要通过一个阶段来接受这种全新的方式,不过无论如何此法都必须要推行开来,幽州书院亦会自然而然的成为朗生最好的试点,万余学子也将成为他推动改革的最大动力。 相对而言重农轻商的思想因为刘毅的努力以及实际取的成效有了很大的消弱,在燕王治下商人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一些商会的雏形都开始出现,随着西域使团的回归,汉族商人不仅和边疆异族的交流越来越多,亦有不少眼光高远之人将目标放在了域外!所谓商人逐利,只要有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对此刘毅乐见其成但也定要通过法律手段去加以协调控制,相信今后在大汉打开海路之后商人在社会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还会有提高。 器具所的设立使得大汉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工具这一块较另一个时空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燕王重视能工巧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