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节 (第2/3页)
隋文帝,爱惜仓库而不怜悯百姓,儿臣以为,地方官应当立马开仓放粮。” 李昭面带满意之色,笑着问:“还有呢?” 李璋想了想:“嗯……朝廷应当派出安抚使主持地方大局,一则尽快疏通河道,二则将百姓撤离安置在安全之地。” 李昭微微点头,接着引导:“再有没有了?你往罚的地方想想。” 李璋听见这话,皱眉苦思,忽而恍然,笑道:“洪涝期间,严禁地方商贾坐地起价,办事不利的官员,须得问责。” 此时,六部阁臣皆相互小声议论,冲李璋连连点头,似在称赞。而袁文清更是笑容满面,眼角眉梢遮掩不住欢喜自豪之情,在与他的高足学生对视间,粲然一笑,在袖中偷偷冲李璋竖起大拇指。 听到这儿,连我也不禁对这孩子生出些喜欢。 怨不得李昭屡屡对张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这嫡长子果然是人中龙凤。 我不禁又看向身后,儿子此时被乳娘逮住了,强给他喂蛋黄鱼泥粥,这小子假装吃进口,哪知趁乳娘不注意,偷偷吐到手里,一把扔远。 哎,人家儿子都能议政,我家这个小的今儿一进皇宫就打了一架,这可怎么好啊。 我揉着发痛的太阳穴,接着往里瞧。 此时,李昭指了指案桌上的一盘糕点,示意胡马给他的大儿子端过去。 忽然,这狗东西像想起什么似的,手指点着桌面,看向李璋,笑着问:“方才朕听坤宁宫的小太监来报,说是今儿元妃去叩拜皇后,原本后妃在和乐说笑,谁知公主和五皇子忽然争吵动手,这俩小人都是朕的骨肉,还都伤的不轻,朕这个阿家翁一时没了主意,璋儿,你怎么断这宗案子?” 我心里一咯噔,不禁往前走了两步。 往外瞧去,李璋显然一怔,再次看向袁文清。 袁文清皱眉,忙朝李昭恭敬笑道:“这是陛下的两个孩儿争吵,大皇子也不好断。” “无妨。” 李昭大手一挥,看向袁文清:“首辅也忒紧张了,朕不过随意问问,璋儿,你也随意断断。” “是。” 李璋显然陷入了纠结,想了好一会儿,才磕磕巴巴道:“儿臣以为,错在公主。五弟如今才刚满一岁,尚不懂事,而公主已经快到金钗之年,身边不断有教养嬷嬷和女先生指点,如此还能与幼弟发生争执,可见不甚懂事。儿臣觉得,当加紧对公主的约束管教,并责罚带她的嬷嬷侍女。” 李昭莞尔浅笑,微微点头,而袁文清亦暗中松了口气。 谁知就在此时,李璋眉头忽然蹙起,从座椅上起来,行到殿正中,抱拳躬身道:“父皇容儿臣直言,公主素来纯孝,想来冲动争吵,是别有缘故罢。” “咳咳。” 袁文清袖子掩住唇,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李昭眉一挑,面色显然有些不太对劲儿,却笑得极温和:“继续说。” 李璋似想起什么痛苦事,腰躬得更深了,沉声道:“其实事之起因,皆因父皇太过宠爱元妃,以至于六宫不满,公主心生怨念。” 这话一出,殿里忽然就安静了。 袁文清急得拳头紧攥,连连咳嗽,其余阁臣则低下头,一句话都不敢插。 李昭呢? 脸已经很挂不住了,笑得极尴尬,舌尖轻舔了下唇,斜眼看向梅濂。 梅濂立马会意,忙起身,躬身冲李昭见礼,笑道:“臣以为,大皇子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当初内宫频发下毒案,至曹氏认罪伏法之后,元妃娘娘母子屡遭磨难,而今娘娘得天庇佑,更是怀有双生子……陛下素来怜惜皇后娘娘的身子,担心元妃将病气过给皇后娘娘,故而一直未允准她回宫侵扰娘娘的太平,近日也是瞧着元妃娘娘身子大安,这才宣她回宫。民间有句老话,阿家翁处置家事子女,须得一碗水端平了,方可得和美安乐,陛下念元妃娘娘屡遭磨难,稍稍给些恩宠,也是人之常情,若是陛下一味不理,倒有些无情了。” 看到这儿,我摇头笑笑,将小门关上,没再继续看了。 当众让君父下不来台,李璋也是厉害。 到底是孩子,有些事还